《龍頭新聞》墾地融合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发表时间:2025-05-27 09:52
庆丰农场垦地合作现场会。 资料片
二九〇农场技术人员向地方农户介绍智慧育秧的技术优势与发展趋势。 徐磊 摄 當最後一粒玉米種子播撒進集賢縣雙山村墾地合作的黑土地裏,北大荒集團二九一農場與集賢縣攜手交出2025年春播的滿分答卷,墾地合作春播任務全面告捷。 “同飲一河水,共耕萬畝田”,北大荒集團8家區域農服公司及百余個農(牧)場與全省各縣村地緣相接,經濟、人文、血脈融彙交織。 依托七十八年開發建設積累的成熟技術體系、標准化生産模式和現代化農業管理經驗,北大荒通過墾地合作發揮區域農服平台作用,依托農場就近服務,以“統分結合”“技物結合”的方式,科技賦能、技術引領、示範帶動、托管服務,助力地方農業生産,推動“農墾+地方農業社會化服務”。 截至目前,北大荒集團已開展春季農業生産托管服務174.65萬畝次,其中全流程服務面積64.92萬畝次,環節服務109.73萬畝次;已開展墾地合作培訓142次,培訓農戶8624人次,技術服務1197.35萬畝。 双向赋能 共育希望田野 這兩年,北大荒各分公司化身“農業紅娘”,帶著看家本領走訪各個市縣,爭取政策,滿足地方政府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需求,和地方政府談起了“合作婚姻”。 政策禮包點燃星星之火,“3500萬真金白銀支持合作!”雙鴨山三縣最近甩出的政策“大禮包”在田間地頭炸開了鍋。寶清、饒河、集賢三縣農民驚喜地發現,自家農田也能享受北大荒紅興隆區域農服的標准化種植服務,只要簽托管協議,紅興隆區域農服和農場的服務團隊就帶著標准作業流程上門服務。 七台河市更豪氣,每個鄉鎮都劃出千畝良田當示範田,讓北興農場的“鐵牛戰隊”大顯身手。這一政策創新有效破解了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與農業標准化生産難題。 紅興隆分公司黨委書記鹿文革最近成了“敲門專業戶”,帶著團隊把周邊三市領導的門檻都踏平了。這波主動出擊,效果立竿見影,市縣推進會開了6場,農服調度會搞了8次,農服、農場技術人員下鄉對接58回,把政策春風送到了老鄉的炕頭上。 墾地合作的階段性成果已在多地顯現。在2025年2月21日召開的墾地合作推進會上,雙鴨山市副市長張傳林與紅興隆分公司領導班子共同敲定年度合作路線圖。 2025年2月6日,在牡丹江區域農服、八五五農場與密山市富源鄉墾地工作推進會上,密山市富源鄉黨委書記李卿民高興地說,“以前農戶種地,用的多是小機械,作業標准上不去,托管給農場後,借助農場的先進智能化農機設備與科學化管理機制,增收效果明顯,實現玉米最高單産2011斤/畝,畝增産達500斤以上。” 截至目前,各區域農服、分公司、農場與周邊村鎮縣市等已開展各種業務對接、服務549次,以墾地合作爲紐帶,通過政策引導與市場機制雙輪驅動,這場雙向奔赴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實踐合作正爲鄉村振興輸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技术引领 助力增产增收 現代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是農業實現增産增收的關鍵。北大荒集團以示範爲引領,以技術爲先導,輸出先進種植模式。2025年開春,95個科技示範點如繁星般點亮龍江大地。 “瞧這大壟密植的玉米,株距精准得跟儀仗隊似的!”在寶泉嶺區域農服的示範田裏,農戶們圍著農服集團的技術員啧啧稱奇。這支由寶泉嶺區域農服、農場組成的技術服務團隊,今年已舉辦26場培訓會,46.73萬畝農田變身“簽約服務田”。分層定位定量施肥、大壟密植、葉齡診斷,如今成了老鄉們茶余飯後的熱門話題。 梧桐河農場在湯原縣定期舉辦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座無虛席,課程內容涵蓋智慧農業管理和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方面,提升了地方農戶的種植水平。 2025年4月4日,在八五五農場水稻智能化浸種催芽車間,工人們緊鑼密鼓地將一袋袋水稻種子打包裝車發往富源鄉。農業科技中心副主任趙斌捧著金燦燦的稻種介紹:“富源鄉農戶將耕地托管給我們,我們統一技術、統一管理,從育秧、整地到機械插秧、生物防控,通過一系列技術服務導航,不僅實現了技術資源的下沈與共享,還搭建起農場與鄉村的協作橋梁。” 托管服务 驱动乡村振兴 北大荒農業社會化服務業務體系是基于“以家庭農場爲基礎、大農場套小農場的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下的規模化種植技術以及管理經營範式,以農服集團各區域農服公司及各農場爲服務主體,做優環節服務,推動北大荒種植模式的推廣應用,扶持壯大相關規模化種植主體,帶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共青農場有限公司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工作輻射至蘿北縣周邊,全流程服務面積達0.73萬畝、環節服務面積爲11萬畝次。 前進村黨支部書記陳英宏說:“2024年與共青農場開展的整村推進服務模式,將我們村68戶農戶的土地整合後面積達到了1182畝,提高了土地綜合使用效率。通過實割實測,大豆畝均增産100斤,玉米畝均增産240斤,水稻畝均增産150斤。” 寶泉嶺區域農服和二九〇農場在綏濱縣忠仁鎮合作開展“一場帶一鄉”行動,推動北大荒技術優勢和管理經驗向地方輻射,組建墾地黨員先鋒服務隊、專家團隊,在聯合村推行整村推進模式,以單産提升、土地整合、標准化管理、新技術推廣、新裝備應用等綜合配套技術集成爲核心,建設高標准示範田1處,面積3000畝,其中玉米1800畝、大豆1200畝,組建農業作業服務隊2支,采取制定建設方案、種植方案、農機作業標准等一系列措施,確保技術到位率及作業質量。 北大荒的托管服務讓零散田塊連成希望版圖,當傳統農具換上智能芯片,鄉村振興的協奏曲已在這片沃野上铿锵奏響。 创新载体 新范式破土而出 農服集團省內8家區域農服和各分公司因地制宜,在各地市縣的大力支持下,形成了多種合作模式。紅興隆區域農服、二九一農場和集賢縣以創新蜂巢模式開展墾地合作,借鑒蜜蜂的“分工協作、務實擔當、築巢理念、蜂窩效應”,推動社會化服務高效運行,服務周邊16個村屯,把高速路沿線1.7萬畝農田變成了科技示範帶。 慶豐農場把“黨建+”模式注入到墾地共建中,與虎林市東誠鎮黨委共同建設了“虎慶荒緣”黨建聯合體。 慶豐農場黨委與虎林市東誠鎮黨委、虎林市糧食局黨組緊密對接,將黨建工作與生産經營相結合,打造了“黨建+企業+基地+農民”的農産品營銷利益聯營模式。兩年來,與虎林域內12家企業合作開展糧食經營貿易,累計貿易量17.75萬噸,包括水稻購銷7.53萬噸,玉米購銷10.12萬噸,以及大豆購銷1000噸,實現利潤總額1088萬元。 慶豐農場黨委將黨建嵌入社會化服務、技術攻關、産品營銷、農文旅發展各鏈條,讓黨員成爲服務群衆的先鋒隊,探索出跨領域、多行業、多層級、跨地域的黨組織聯建新路徑,讓全域黨建與縣域經濟同頻共振,競爭力大幅提升。 同時,北大荒集團充分發揮示範作用,以技術推廣助力地方農業生産,目前省內示範點已落實102個,面積9.56萬畝。新華農場有限公司“雙百雙千”示範點位于鶴崗市東山區新華鎮南華村、永義村、永祥村,面積1500畝,涵蓋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作物。綏化農服與綏棱農場在綏化北林區東富村提供菜單式、保姆式服務,充分發揮北大荒組織化、機械化、規模化、標准化優勢,2025年5月13日在東富村示範點召開全國糧油單産提升推進會,農業農村部、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北大荒集團和來自29個省市自治區的農業相關負責人參加了現場交流。 北大荒的科技基因已注入鄉土血脈,它們正用智能農機作筆、標准化種植爲墨,在黑土地上書寫未來“誰來種地”的時代答卷。 上一篇組圖來啦!端午安康
|
|